Wednesday, August 4, 2010
美國‧每天睡7時‧最利健康
(美國)每天睡覺最好睡多久?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的答案是7小時。這項由西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發表的報告指,連小睡時間在內,每天睡覺遠超7小時又或嚴重不夠7小時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會較高。
報告稱,連小睡在內,每天睡不滿5小時的人,出現心絞痛、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睡多過9小時的,同樣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睡不足5小時, 心血管病風險高3倍
研究發現,每天睡9小時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是7小時睡眠者的1.5倍。
不過最危險的是60歲以下、每晚睡不足5小時的成年人。和睡滿7小時的人相比,患心血管疾病機率超過3倍。
每天連小睡在內睡不到5小時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的2.5倍。研究同時發現睡得太少會引發心絞痛;而睡太多或太少則會令患上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
另一項新研究則顯示,對那些經常都睡不夠的人來說,偶爾睡個飽頗有益處。賓夕法尼亞州大學醫學院的丁格斯(David Dinges)發現,在142位志願者中,一週有5天被迫睡得少的人反應力較慢,注意力也比較不集中,但在睡過一晚飽覺之後,這些睡眠不足的人,反應能力都有了顯著改善;一週平均每晚只能睡4小時者,在狠狠睡上10小時後,效果最為明顯。(香港明報)
Saturday, July 24, 2010
婦女:遊說買保險信托基金‧“女保險經記騙我4萬”
星洲日報‧2010.07.23
(柔佛‧新山)在新加坡打工的中年華裔婦女申訴被一名年輕女經紀耍伎倆利用賣保險、信托基金、兌換錢幣等手法,前後騙走她4萬2000餘令吉的款項。
這名拒絕名字上報的49歲婦女,今日(週五,7月23日)在馬華柔佛州聯委會公共服務及投訴局主任謝松清州議員和秘書梁開明市議員的陪同下,在新聞發佈會上現身說法。
根據投訴人的形容,這名涉嫌行騙詐財的女經紀,今年25歲。由於投訴人已經完全無法聯絡上對方,因此經據情報案。
投訴人是在2008年10月間在新山一家商場,認識了女經紀人芬妮,當時,芬妮所代理的保險公司,正在此商場設柜台進行業務促銷。
簽購終身儲蓄保險
投訴人過後便向芬妮,簽購了一份1年保費總額達2400令吉的終身儲蓄保險。
翌年保單將到期時,芬妮聯絡上她投訴人,要求她付保費。由於首年的投保並沒有問題,她便繼續以現金付保費給芬妮,芬妮也開了其任職的保險代理公司的臨時收據給她。
當她付了1年的保費後,芬妮聲稱自己在銀行的支票出了些狀況,要求投訴人預付多1年的保費,即一次過付給2年合計4800令吉的保費,以幫助她解決在銀行面對的財務問題。
簽購2萬信托基金
她聲稱因為芬妮的能言善道,令到她完全信任芬妮所言。後來,芬妮又遊說她購買國民信托基金,並告訴她1年的回酬率有7至8%。在沒有起疑下,她又向芬妮簽購了2萬令吉的信托基金。
她指出,購買信托基金的錢都是以現款分期支付,從今年2月間開始,分期付交給對方。
她指出,購買了基金後,芬妮又以需要用到新幣為藉口,來要求她把新幣換給她,她前後共給了芬妮7500元的新幣(折合馬幣1萬7000餘令吉)。
新幣兌換馬幣
錢沒存入戶頭
受害人在新加坡工作,週末才有回返新山,她說,由於她已經把芬妮當朋友,因此芬妮表示,直接把兌換了的馬幣存入她新山銀行戶頭的方式時,她並沒有拒絕。
她坦承,對方給她的兌換率比市面高了一些,市面錢幣兌換中心的兌換率是2.3,但是對方給她2.4。
不過,她說,她並不是貪這較高的兌換率,最重要是貪方便,不必麻煩去換錢進銀行。
她指出,她最後一次交新幣給芬妮是在5月30日,當天她交給了對方2000新元,之前的兩次分別是4000新元和1500新元。
受騙者不止1人
她說,每一次都是芬妮自己前往新加坡向她拿錢,她從來沒有起疑,更從未想過芬妮是個騙子。直到6月初,她回到新山,並通過提款卡查詢銀行戶頭結存時,才驚醒了過來,原來芬妮都沒有把她用新元兌換的馬幣,存入她的戶頭。
她說,發現銀行戶頭的結存數目沒有增加後,她馬上撥電聯絡芬妮,對方卻不接她的電話。
偽造信托基金證書
擔心自己通過芬妮購買的保險和信托基金也成空的受害人,過後前往有關的保險公司和有關信托基金的辦事處查詢,結果也揭發,她之前付給的錢,相信也給芬妮騙走了。
最令她吃驚的是,芬妮交給她的有關信托基金的證書,竟然是偽造文件。
當她到此信托基金設在新山的辦事處查詢時,才揭發這事件。有關的職員還告訴她,連她在內,經有3個人持類似同樣偽造的證件上門查詢。
因此,她相信,被芬妮耍同樣手法欺騙購買信托基金詐財的,不止她1人。
此外,她過後向保險公司查詢,芬妮向她索取的4800令吉保費,也未支付給保險公司,造成她早已經斷保。
她指出,保險公司雖有發函通知她未還保費將斷保的事,但由於有關函件是寄到她身份證上的舊址,以致她並未收到有關函件而被幪在鼓中。
願承擔欠款
女經紀姐姐要求撤銷報案
芬妮有一名姐姐也在有關的保險代理公司任職,並是芬妮的上線。投訴人說,當她在7月6日前往警局報案時,芬妮的姐姐有來電要求她撤銷報案,並表示願意承擔芬妮所欠下錢。
不過,她表示,由於對方無法答應馬上交出錢給她,因此她執意報案,交由警方處理。
Tuesday, July 6, 2010
房貸保險配套助分擔風險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買屋須知‧2010.06.26
現代人購買房屋,金融機構一般都會建議或強制貸款者購買房貸保險(MRTA),除非貸款者本身購買的保險,投保額很大,所概括的保障,足以應付萬一事故的發生,能延伸到支付未償清的房貸分期。
如果貸款分期是15年、20年、25年,貸款者購買的房貸保險有效期也是15年、20年及25年。
假設屋價30萬令吉,貸款數額25萬令吉,以貸款數額做為購買基准,保險費多或少,就看貸款者的年齡,年輕貸款者繳付的保費,比年長者所付的少,30歲的貸款者,領取的房屋貸款,儘管與40歲貸款者領取的數目一樣,但保費相對便宜得多。
這筆一次過的保費,以兩個45歲、房貸分期15年的聯名貸款者來計算,合共大約2萬5000令吉,銀行可能獻議客戶將2萬5000令吉的房貸保險加入貸款配套,不需自掏腰包支付。
在過去,好比90年代,金融機構一般只是建議客戶購買房屋貸款保險,並沒有強制客戶購買;可是,隨著發放出去的貸款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為減少本身面對的風險,如今,幾乎都要客戶購買房貸保險配套。
不過,貸款者可以提出反建議,假如貸款分期是25年,可以要求所購買的房貸保險有效期20年,這樣可以節省一些保費,因為在房貸分期的後面幾年,未償付的房屋貸款數目已日漸減少,風險也相應降低。
另外一點是,一個房貸分期維持25年的配套,如果貸款者提早償清貸款,而他購買的是25年的房貸配套,他可以要求贖回一部份的保費,胥視他提早5年或10年贖回,當然,他不可能悉數贖回5年或10年的保費。
至今,仍有一些貸款者不大明瞭為何要購買房貸保險,而且是沒有現金價值的保單,的確,這筆一次過的保費,最後是分文不剩;不過,行內人認為,有了這份保單,可以為貸款者承擔房貸分期有效期間的風險。
有些保險公司建議客戶購買另外一種有現金價值的保單,但保費相對來說,卻昂貴得多,坦白說,兩種保單之間有利有弊,就看個別貸款者本身的需求與財力而定。
保險公司指患高血壓糖尿病‧羅里司機病逝不獲賠

光明日報‧2010.06.29
(霹靂‧太平)羅里司機病逝,其家屬向死者生前投保的保險公司索賠時,保險公司以死者在投保前便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為由拒絕作出賠償,只退還死者生前繳還的保費。
死者的妻子施洪枝(48歲)聲稱,保險公司退還保費的支票注明丈夫的名字,而丈夫已於今年3月逝世,該支票根本無法兌現。
施洪枝在領取不到賠償及退款後向後廊州議員姚天和求助。
施洪枝說,其丈夫是於2002年購買醫藥卡,間中曾經因為跌傷獲得100令吉賠償。
"今年3月中,我先生工作時不小心踢到雞籠而腳趾嚴重發炎,過後進入私人醫院治療,在昏迷了11天後撒手人寰。"
退還保費支票無法兌現
她說,當時她丈夫的醫藥費大約3萬餘令吉,而她則向親友借到兩萬餘令吉付給醫院。
她稱,其丈夫死後,一家人失去經濟支柱,不敷的醫藥費幸獲後廊州議員姚天和與院方交涉後獲得解決。
"我還以為可以利用保險賠償金償還之前跟親友借的錢,哪裡知道保險公司只退還4000餘令吉,而且支票還不能兌現。"
後廊州議員姚天和說,他將會致函有關保險公司,協助施洪枝爭取更合理的賠償。
定存10年後變無人領存款‧女保險員斥銀行沒通知
光明日報‧2010.07.02
(柔佛‧新山)44歲女保險代理申訴,她12年前存放一筆能"自動更新"的定期存款在銀行,目前連本帶利已達逾3萬4000餘令吉,沒想到銀行沒有任何通知,便將這筆錢轉移到國家銀行轄下的"無人認領戶頭",結果不但給她增添向國家銀行索回存款的麻煩,也損失了利息。
家住柔佛再也花園的郭美麗說,她是在1998年存入了一筆2萬餘令吉的錢在本地一家銀行的定存戶頭,並言明是"自動更新",銀行也有在她定存票據上標明"自動更新"字眼。
存款手續增麻煩失利息
存放了這筆錢後,郭美麗便沒有再理會,並把票據直接放進了保險箱,從此也就沒有到銀行辦理更新手續,如此過了12年。
今年6月1日,她到銀行保險箱取出了有關定存票據。
同月月底,她聽聞同一間銀行有推出利率誘人的定存配套,她於是前往銀行準備更新這筆定存。這時,郭美麗才從銀行職員口中得知,這筆交由銀行"自動更新"的定存,竟早在2008年12月被銀行轉到國家銀行的"無人認領戶頭"。
郭美麗說,她是這家銀行的長期顧客,每週至少到這間銀行辦事3次,而且若更新地址和電話,都有通知銀行。她完全沒料到這筆定存,竟在她完全不知情下,變成無人認領的存款,而且已經被轉移給國家銀行管理快2年了。
"銀行職員告訴我,我可以到國家銀行申請索回這筆存款,或是通過原本的銀行代我辦理索回存款的手續,但這筆轉移到國家銀行期間的存款,將未能享有任何利息。"
她指出,她目前已通過有關銀行替她辦理索回存款的手續,但她對有關銀行已失去了信心。
郭美麗強調,她此次出來講述遭遇,是要提醒民眾,不要以為自己的定期存款經交代銀行
"自動更新",就放心不加理會,實際上這樣的作法非常不全安。
客戶須定期檢核定存
郭美麗說,她在1998年也同時存了一筆5000令吉的存款在另一家本地銀行,也同時交代銀行"自動更新",慶幸的是,在她查詢下,這筆錢仍安然存在銀行的戶頭,且這筆定存連本帶利已達8000多令吉。
她認為,這也顯示出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做法,因此客戶本身必須提高警覺,謹慎處理自己的存款,特別是要定期檢核自己的定存。
郭美麗今日(週五,7月2日)在馬華巴西古當區會主席兼柔佛再也區州議員陳書北的安排下,舉行記者會。陪同出席者尚包括此區會公共投訴局主任鄭金財、副主任陳文彬、防範罪案組主任沈潺澤等人。
陳書北說,據他瞭解,銀行客戶的存款若超越7年未曾動過,銀行在準備將有關客戶存款轉移到沒人認領的戶頭時,必須遵照以下3個步驟:銀行必須致函通知有關存款客戶,在發函半年後,若存款客戶沒有任何反應,銀行必須再發出警告信給有關客戶,如果有關客戶仍然沒有回應,銀行才能採取行動,把錢移交給國家銀行管理。
獲東京海事獨家代理‧興業轉型受看好
星洲日報/財經‧2010.07.03
(吉隆坡)興業資本(RHBCAP, 1066, 主板金融組)旗下興業銀行獲大馬東京海事人壽保險(Tokio Marine Life)委任為獨家保險代理銀行,聯盟期限長達10年,自7月1日開始。
獨家代理讓興業銀行藉分行網絡,出售、行銷並提昇東京海事人壽的傳統人壽保險產品,東京海事人壽也將支付興業高達1億令吉的獨家代理費。
分析
達證券對這項結盟看法正面,相信將助興業資本達成轉型計劃的另一里程碑,預見興業資本2010至2012財政年淨利預測各走高3.8、0.8與1.2%至13億7400萬、15億4040萬、18億1230萬令吉。
達證券認為,上述合作與2007年,大眾銀行(PBBANK, 1295, 主板金融組)與亞太ING聯盟相似,相信此舉有望加強興業銀行營運收入,除納入6000萬令吉的預付費至2010財政年淨利預測,也上調2011與2012財政年財測,以反映銷售銀行保險業產品的潛在貢獻。
不過,銀行保險業也可能提高興業資本的經常費用支出,因需投入資金來建立基礎。
達證券給興業資本"買進"評級,目標價6令吉90仙。催化因素包括與印尼Mestika銀行的整合成功、海外業務貢獻好轉,並與Mestika釋放潛在營業額協同效應,銀行保險促使淨利息收入走強。
達證券也相信,雇員公積金局(EPF)承諾減少興業資本持股權,一旦讓股權轉手至策略投資者將進一步提振興業銀行經銷權價值。
友人車沒保乘客責任險‧青年車禍重傷索賠無門
星洲日報/大柔佛‧2010.07.03
萬莫哈末海里遇車禍後,頭部受重創,縫了數十針。(圖:星洲日報)
(柔佛‧新山)一名巫裔青年乘坐友人車子時遇車禍重傷,他在過後發現這輛車子並沒保"乘客責任險",因此索賠無門。
振林山區國會議員曾亞英週六(7月3日)陪同這名青年,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上述事件說明政府沒強制車主購買乘客責任險,對乘客非常不利。
曾亞英表示,她將就此事寫信給國行和陸路交通局,要求國家銀行強制車主購買乘客責任險。此外,她也會把此事提呈國會討論。
今年6月1日下午2時,來自士姑來皇后花園的萬莫哈末海里(23歲,修車員)與兩名友人共車前往吉隆坡辦貨。
車子雨中失控翻覆
當車子駛至南北大道153.4公里時,天降暴雨,車子隨即失控翻覆,坐在後座的萬莫哈末海裡頭部重傷,兩名友人則輕傷。
萬莫哈未海里父親萬哈山(54歲)表示,兒子左頭殼被削去一部份,記憶力受創,左眼視力糢糊。
他說,兒子住院8天後回家養傷,目前仍需6個月觀察,待確定腦部未受細菌感染後,可在第8個月安裝人造腦殼。
他表示,事發當天兒子友人所駕的車,是向朋友借來的。
他說,他從兒子友人那兒尋得車子保單,才驚悉保單沒保乘客責任險,這使得兒子無法向保險公司索賠。
他透露,兒子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未來生活也不知會如何。
他表示,兒子也沒買其他保險,無法得到意外賠償。他希望通過媒體提醒民眾,必須為車子購買乘客責任險。
生意失敗‧卡債未清‧財困怎麼了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2010.07.03
Desmond Chin今年36歲,是一名裝修工人,已婚,育有兩名兒子,分別是8歲及13個月,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他的月薪在1500令吉左右。
他說,之前由於生意失敗,欠下4張信用卡債,總共3萬5000令吉,曾經徵詢AKPK的意見,可是,由於每月需要分期攤還350令吉,因此打消念頭。
妻子與孩子的人壽保險費總共370令吉,目前居住的房屋,每月供期450令吉,還有10年供期。
請問:
1. 如何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以擺脫困境?如何攤還卡債?
2. 如何再融資目前居住的房屋,由於已經被列入黑名單,無法用再融資這方法。
求助AKPK
卡債轉個人貸款
Standard Financial Planner公司(風險與投資)財務規劃師曾淑群說,根據你提供的資料,月薪扣除支出後所剩的680令吉將用作全家的生活費。
你尚欠的3萬5000令吉信用卡債,若不及早處理,假設每月只攤還最低付款,大概需要7、8年才能還清,並且還要多付大概1萬4000令吉的利息。
假設每月攤還數目比最低付款還少,例如100至200令吉,負債不但不減反增,4、5年後大概就會倍增成負債7萬令吉。
復利威力有好有壞
這就是復利的威力,對於投資者,復利可令財富倍增;但若是負債者,復利卻是最可怕的敵人,它令負債負擔倍增,使經濟狀況陷入更大的危機,不可不察也!
因此若AKPK能幫你和銀行談妥,把卡債轉為個人貸款,附加比信用卡低的利息,每月份期付款,在固定的貸款期內清還債務,不必受高復利的威脅,攤還數額又比信用卡每月最低付款少,確實是解決難題的方案。
根據你的資料,如要每月攤還350令吉確實難以負擔,只要你每月的收入能增加350令吉,那你的問題就可以解決。
以下有幾項建議可供參考:
1)假如你有公積金,而在公積金的第二戶頭有儲蓄,你就可申請每月從公積金第二戶頭提款,以作每月房貸的供期,直到公積金第二戶頭的儲蓄用完為止。
如能每月提款450令吉最好,假如不夠,能提款多少都好,起碼減輕負擔;另外,假如屋子和房貸是和妻子聯名,若太太以前有工作,並有公積金第二戶頭的儲蓄,也可一起申請每月從公積金第二戶口提款以應急,不妨到公積金局查詢詳情。
2)努力工作,表現良好而獲升職加薪。
3)想辦法增加收入,設定目標每月至少能增加350令吉。
可考慮的兼職選擇如下:
i:在家為小型企業工廠貨品加工(丈夫或妻子或兩人分工合作)
ii:妻子可為其他需要工作的父母照顧小孩。
iii:兼差銷售員或餐館侍應生。
在尋找兼職時必須注意不影響你的正職,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諧才能進行。
買人壽保險保障家人
你的資料中並未提及你的個人保險,目前你是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假如你還沒有一份人壽保單(最好也包括意外保險在內),建議你在增加收入後,計劃購買一份人壽保單,以保障家人未來的生活。
這樣可避免萬一發生不幸事故,家人突然失去收入來源,也不至於陷入經濟困境。為避免加重太大負擔,可先購買一份保額較小的壽險(RM30000至RM50000),等經濟狀況好一些,到時才增加保額和其他保障,特別是醫療保險。
財務規劃的範圍很廣,當下你最需要的是處理債務,接下來就是要有財富保障、保障自己及家人,生活才能安心與開心。
新加坡‧從出世到上完大學‧養1孩子需43萬
星洲日報/國際‧2010.07.04
(新加坡)根據專家計算,在新加坡要把一個孩子從出世養到上完大學,需要19萬到70萬元(約馬幣43萬到161萬令吉)不等;這其中,大學的教育費佔了最大部份。
《海峽時報週刊》綜合了多位理財專家提供的數字,發現要把孩子養到讀完大學,需要以下的費用︰
懷孕到分娩的費用︰4000至2萬
產前治療到分娩,包括住院費用,平均是3000至5000元。
另外還要購買孕婦裝、吸乳器、奶瓶、嬰兒床等用品,估計需要2000至7000元。
把孩子養到入學前,平均每月需要100元的醫藥費、每月200制至400元的生活費,以及每月最高可達600元的托兒與才藝培養費用。
兩個月到18個月幼兒的養育費用︰2萬至3萬4000
把孩子送入托兒所的費用,每月700至1200元。其他費用還包括奶粉、紙尿片、衣服和打針。
18個月大到7歲以下孩子的養育費︰2萬5000至8萬
托兒所收費每月350到550元。如果再請女傭,則每月得多花900元。
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費用︰4萬至7萬
小學到高中的教育費及生活費,可高達4萬元。這還不包括上各種才藝班的開銷。
大學教育的費用︰10萬到50萬
養孩子花最多的錢是供孩子讀大學。如果是在外國念大學,費用更高,包括生活費在內,可高達20萬到50萬元。
理財專家建議
投資買保險籌養兒金
為了"籌集"養兒"資金",理財專家建議給孩子購買醫藥保險、教育或儲蓄保單,及進行低風險投資來錢生錢。
他們建議,懷孕婦女可購買保懷孕到分娩醫藥費的醫藥保單。等孩子平安出世後,再購買教育和儲蓄保單,供孩子將來讀書的費用。
如果是儲蓄保單,最好是買20萬至50萬元的保單,每月保費介於600至1400元。
為人父母也可以撥出一點錢進行低風險的投資,例如購買儲蓄保單和信托基金。
往返工作地點意外達30%‧人資部:致力減低職場意外
星洲日報‧2010.07.05
(彭亨‧關丹)員工從家裡往返工作地點時發生意外的風險高達30%,而且數字持續攀升,人力資源部今年將主力放在減低員工職場意外。
該部副部長拿督瑪芝娜指出,根據社會保險機構2009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國內共發生5萬5186宗職場意外,比2008年增長1.95%。其中有30%員工在往返工作地點時發生意外,導致2.23%或1231人死亡,而死者多為40歲以下員工。
遭遇意外導致喪失工作能力者有3897人、暫時性喪失工作能力有53萬955人、以及染上疾病者944人。
去年賠償13億給會員
"社會保險機構去年共賠償13億5000萬令吉給遭遇意外的會員。"
她今日(週一,7月5日)早上出席在彭亨大學舉行的"2010年全國職場安全與衛生週及研討會"開幕禮後,在新聞發佈會上如此指出。
"政府去年取締13萬6951所職場,發出3047張警告信、開出258張罰單,149宗被控上法庭。"
她表示,若僱主沒有為員工向社會保險登記,可在勞工法令下被罰款1萬令吉或監禁,或兩者兼施。
與此同時,瑪芝娜指出,目前有63%政府部門的安全與衛生情況未達到標準,例如空氣、環境、輻射、危險氣體等問題,造成員工因工作染上疾病的機率也日漸提高。
"工作壓力是疾病的源頭,這也進一步誘發脊椎骨疼痛、眼疾、呼吸系統疾病、癌症、心臟病、皮膚病等疾病,更是釀成意外的禍首。"
職場安全與衛生週研會
將在檳柔東馬巡迴舉行
由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局舉辦的"2010年全國職場安全與衛生週及研討會",也將在檳城、柔佛、沙巴、及砂拉越巡回舉行。
週一出席人士包括全國職業安全與衛生局長拿督佐哈利、彭亨大學副院長拿督達因納西博士、全國教專業職工會總秘書駱燕萍等。
佐哈利提到,大專學府是今年專注的目標,他們期望在各學府廣泛傳達職場安全與衛生知識。
保險業去年被騙17億‧副內長:或致保費高漲
光明日報‧2010.07.05
(吉隆坡)內政部副部長拿督李志亮說,國家銀行提供的報告顯示,保險業去年作出高達174億令吉的賠償,而當中10%,即17億4000萬令吉預料為保險欺詐索償額。他呼吁民眾提高對這類欺詐案的醒覺,因為保險界將因為欺詐案的增加而提高客戶的保費,據悉,美國保險業界就因為欺詐案的增加,而把客戶的每年保費從200美元(約馬幣643令吉)提高至300美元(約馬幣965令吉)。
"這筆巨額詐欺款項的產生除了影響聯邦政府,同時也涉及民眾、消費者及保險業者的金錢。"
他說,欺詐索償是一門"大生意",但民眾卻對欺詐索償漠不關心,有者更視之為"不是甚麼大問題",這種情況令人擔心。
30%受訪者指合理
"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導致他們設法破壞大馬的司法制度。在一項有關保險欺詐索償的調查中,有約30%受訪者認為,虛報申索保險賠償的作法是合理的,他們的想法令人難以置信。"
"換句話說,那些平時奉公守法的人民,都可以'容忍'低水平的保險欺詐索償行為。"
李志亮在"2010年國際欺詐索償大會"開幕禮上致詞時說,部份國家的政府估計保險欺詐索償額佔總額的10%,美國反對保險欺詐聯盟的研究顯示,保險欺詐的成本高達800億美元(約馬幣2600億令吉),平均每個家庭索償950美元(約馬幣3000令吉),而且索償額還在不斷增加中。
"根據美國全國保險罪案機構的調查顯示,保險欺詐索償案已導致每名客戶的保費從每年的200美元增至300美元。這只是一個開始,保險欺詐索償案將提高客戶訂購保險的成本,因為有關案件提高了保險公司的保費額。"
他也呼吁私人及公共領域,包括民眾齊心協力打擊保險欺詐索償案及正視有關問題。
"教育投保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相關協會及大馬保險業協會可以教育社會,涉及保險欺詐索償案將面對的後果,以及如何打擊此類案件。"
建議設執法機構監督
為打擊保險詐欺活動,大馬保險業協會首席執行員卡蒂嘉建議當局成立執法機構,以監督保險業的欺詐案和綜合相關資料。
"國家銀行和各協會目前僅管理本身的數據,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可協助綜合所有相關數據。"
她指出,在各國面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保險業欺詐索償案已出現增加的趨勢,如意外、火災及偷竊案等,而保險公司需要確鑿的證據,才能指控客戶涉及欺詐索償行為。
Monday, July 5, 2010
捐血常客猝死 曾献血44次疑心疾突发
光华电子新闻版 二零一零年七月四日
晚上六时四分
(槟城4日讯)槟城首次发生捐血死亡案例!一名拥有44次捐血记录的华裔男子,今日如常定时捐血,不料血液献至300毫升血液时,身躯突然抽搐不止,脸色逐渐苍白,不久就全无脉搏跳动,过后紧急送入院抢救不治!
这起事件是于今日上午11时30分,在慧音社发生,死者是来自霹雳律的何泉宝(56岁)。事发时,在场的身边捐血者与义工发现这名男子的情况不对劲后,马上高声呼叫3名驻场医生趋前紧急施救。不过,当时他已全无脉搏跳动。
驻场医生急救
由于在场医生没有任何药物救治,但是医生仍互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并通知槟城医院调派救护车前来,同时要求随车医生携带相关药物赶往现场。死者沿途虽有医生一直进行心肺复苏术,并提供药物辅助心脏跳动,但在送往槟城医院急救室后,于中午12时许死亡。
槟城慧音社于今日举办第173届捐血运动暨捐献器官登记活动,而死者在3个月前捐血后即没再捐血,并于今天响应慧音社的捐血运动。初步了解,死者不排除是捐血时,疑心脏梗塞、脑中风或、脑出血而死亡。
死者的遗体将由法医解剖了解死因。慧音社社长拿督庄耿康在理事及会员陪同下,也与死者妻子、儿子在紧急治疗室外陪同守候。
医生派定心丸
捐血不会致死
执业医生拿督余添山受询时指出,这世界上因捐血而导致身亡的案列可谓少之又少,而基本上捐血并不会导致死亡,除非有特定原因。
针对这起事件,余添山深表惋惜。无论如何,他说,由于捐血身亡是罕见个案,所以他希望公众千万不要因为这事件而拒绝捐血,毕竟在医学理论上,捐血是不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威胁或导致死亡。
他提及,每当在进行捐血前,医护人员会详细地检查捐血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检验捐血者的心跳、血压是否处于正常的情况,经过详细检验后,医护人员才允许捐血者进行一切捐血活动。基于他不了解死者真正死因,所以无法详细针对这案件提出分析言论。
每办捐血运动
医护人员守驻
慧音社社长拿督庄耿康说,慧音社从1995年举办捐血活动至今,是首次遇到这样不幸的事情。
他说,本社每个月都定期进行捐血运动,而何泉保几乎是每个月定期来参与这项捐血活动,何泉宝是从该社开始进行捐血活动后,踊跃支持该社的捐血者之一。
庄耿康赶到医院了解详情后,接受媒体访问时,如是表示。他说,该社每次进行捐血运动时,都邀请槟城医院或其他私人医院的医护人员到场帮忙。医护人员会依检查程序,详细地检查每个捐血者的健康状况后,才允许捐血者捐血。
他透露,该社每个月至少成功收集至少300包血液予槟城医院。针对何泉保不幸逝世一事,他感到惋惜。他也提及,至少15%的捐血者,都是因前来捐血后才发现本身患上慢性疾病而乘早医治,而有者则因为血压偏低或高而不允许捐血。
即将完成捐血
疑隐疾突发作
死者即将完成捐血过程时,疑隐疾发作导致毙命。
据掌管医院血库医疗人员指出,死者捐血过程中不治,他们也是首次听到该种案例。
他说,一个正常成年人(50-60公斤),全身总血量相当于体重8%左右,约有4000-4800毫升(ml)血液。世界各国所规定的一次献血量各有差异,但均不超过500毫升,极少引起不良反应。
只要年龄18岁至60岁,身体状况健康,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大马公民便可以捐血。
常运动无病痛 40岁起定时捐血
死者自慧音社于1997年成为慈悲血喜舍团会员,每3个月风雨无阻定时捐血,死者从40岁开始捐血至今,已捐献血液45次,成为该社捐血团中坚会员。
死者何泉宝友人指出,死者体格精瘦,向来都有保持运动的习惯,并没有任何隐疾,想不到会突然毙命。
要他全尸上路 妻拒捐夫器官
死者妻子不忍心丈夫无法全尸上路,哀痛拒绝院方要求捐献器官的要求。
院方在死者抵达医院抢救不治后,从死者身上皮包发现他于数年前,签下成为捐献器官登记人士,而要求死者儿子圆满父亲生前的愿望。
死者儿子因母亲正赶来医院途中无法作主,要求院方等候转向他的母亲请示,虽然院方希望死者家人能答应院方,捐献死者眼角膜、骨髓,属于国内最逼切需求的器官,唯死者妻子希望全尸上路,拒绝院方的要求。
医生:以往最多是晕眩
捐血死亡全马首例
何泉宝捐血死亡事件,是全马第一次捐血死亡案例!
中央医院血库主任史冰雁医生表示,根据马来西亚以往的捐血记录,从来没有捐血者在捐血时候死亡的病例,最多也是捐血者在捐血后感觉晕眩。
她也表示,这次捐血运动共有两名中央医院医生驻守当场,所有的捐献者在捐血前,都必须接受血压、脉搏及红血球的测验,以及口头问答以了解捐献者的健康状况,如捐献者在任何一样测验成绩不理想,当局就会不允许捐献者捐血。
她也说,目前还不确定死者是什么原因逝世,一切要等解剖报告出来后,才能判断死者死因。慧音社社长拿督庄耿康也今午在死者儿子何锦鸿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并由史冰雁医生说明事发情形。
庄耿康:死者健康没问题
另一方面,慧音社社长拿督庄耿康指出,以泉宝45次捐血纪录,都没有接到院方通知指血液有问题或有病况,足以证明死者生前的身体健康绝对没问题。
捐血的好处:
*献血后会刺激造血器官即骨髓加速血细胞的生产,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
*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等一些重金属的含量,减轻解毒器官肝脏的负担,增强肝脏的功能。
*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
捐血前需注意事项:
*捐血前一天保证足够睡眠和良好情绪。
*捐血前一天不要吃高脂肪食品,例如油炸食品、牛奶、豆浆、花生、瓜子、冰淇淋。
*献血前一天不要吃含色素多食品,如胡萝卜。
*不要吃药及不可饮酒。
捐血后:·按压针眼不少于10分钟。
*针眼处24小时不要沾水。
*避免暴饮暴食。
*当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手臂舒展状态,避免提重物。
相关照片
■ 曾捐血44次死者何泉宝。
■ 急救室医生向死者儿子(蓝衣者)讲述急救经过。
■ 死者撒手不治后,送往太平间解剖了解死因。
■ 慧音社社长拿督庄耿康(右)指出,慧音社是依据捐血检查程序进行每场的捐血活动。
■ 死者儿子与慧音社理事离开医院,前往慧音社召开记者会。
■ 死者儿子何锦鸿(左2)在庄耿康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
保險卡 外勞護身符
實為關懷生命計劃會員卡
中國報 July 3, 2010 17:59 報導:黃麗儀
(吉隆坡3日訊)被指可避開警方取締的"保險卡",其實是"一個馬來西亞生命管理計劃(SKK)"的會員卡。
Koperasi Usahawan llham Baru有限公司總執行長拿督斯里巴杜卡旺莫哈末嘉馬對《中國報》說,參與這項計劃,無論申請者在甚么情況下死亡,相關受益人只要拿出相關死亡證明文件,皆可獲2萬令吉撫恤金。
他說,這項計劃的費用為年費365令吉,新會員手續費是10令吉,除了給1歲至99歲的大馬公民申請,也提供給來馬工作的合法外勞。
旺莫哈末嘉馬是針對報章日前報導一些非法外勞以為購買有關"保險卡",就可在我國合法工作,甚至被警方檢舉時,只要出示所謂的保險卡,就可過關的新聞,作出澄清。
他說,其實,被指的"保險卡",是一張關懷生命計劃的會員卡,並不是非法外勞的"護身符",更不是報導所指需付費8000令吉。
他說,檳城首間分社是在今年5月28日開張,獲得公眾熱烈反應,其他分社也將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幕。
"我們目前共有200多名代理人,以及超過上萬名會員加入,相信會有更多人參與這項計劃,會員每天只需付1令吉,就能讓生命獲得絕對保障。"
負責推展及管理此計劃的公司,已向大馬合作社委員會(SKM)註冊。
另一方面,該公司除了推展這項惠及人民的關懷生命計劃,也經常協助及頒發物品給社會有需要者,完全體現出取之社會,用諸社會的崇高精神。
與保險不同‧患病可申請
撫恤金24小時內發放
一個馬來西亞生命管理計劃是一個惠及人民的計劃,有別于保險,不同之處在于無論申請者的健康狀況,都獲准申請,顧及所有人民的利益!
此外,該項計劃申請者的年齡,是從1歲至99歲,而保險申請者年齡只到60歲。
另一項惠民計劃,包括會員需繳付固定收費,吸煙者沒有增加額外費用,不同于保險的保費,是需依據申請者年齡來計算外,吸煙者也須增加額外費用。
馬來西亞生命管理計劃的會員,有關撫恤金會在辦理手續后24小時內發放,這和保險賠償金須花費3至6個月不同。
欲想瞭解上述計劃詳情的公眾,可聯絡Koperasi Usahawan llham Baru(KL)Bhd總社,即Unit C2-1, Jalan Selama 1, Dataran Palma, Off Jalan Ampang, Selangor Darul Ehsan或電話:03-42784002。
開放給所有公民
一個馬來西亞生命管理計劃(SKK)是開放給所有馬來西亞公民,不分種族和宗教,甚至感染任何疾病者都可提出申請。
根據SKK條款,凡是從1歲開始至99歲者都可申請,繼承人則必須是18歲以上。
申請人只要填寫SKK會員表格,支付年費365令吉,會員福利資格將在30天后生效,會員就可收到會員卡或證書,便可證明會員身分。
SKK會員條款闡明,如果會員沒有延續更新會員費,合作社有權取消會員資格,受益人將不能提出任何索賠。
此外,不論會員在任何形式死亡,將獲2萬令吉撫恤金,有關撫恤金將在辦理手續后24小時內發放(只限馬來西亞)。
血癌診斷進入第4期‧32歲媽媽急尋骨髓救命
星洲日報‧2010.07.02
32歲母親黃慧敏患血癌,急需移植合適骨髓。(圖:星洲日報)
(彭亨‧關丹)黃慧敏今年32歲,育有3名年齡分別為8歲、7歲及3歲的兒子,原本人生充滿希望,但在她發現自己不幸患上血癌後,一切都變了樣。
目前黃慧敏急需合適的骨髓救命,如果她沒有在3個月內移植骨髓,就會降低治癒的機會。
慧敏的妹妹慧娜受詢表示,黃慧敏的血癌已進入第4期,急需移植合適骨髓治療。慧敏的3名弟妹的骨髓進行配對後發現不適合移植給她,因此必須通過公眾的熱心捐獻,以拯救她的性命。
黃慧敏是一名私人醫院護士,她於今年4月間發現患上血癌,目前在吉隆坡安邦中央醫院接受化療,以及在吉隆坡中央醫院接受電療。
有意捐獻骨髓者的年齡、性別及血型不拘,唯一條件是必須身體健康。
凡有患糖尿、血壓高及各種遺傳疾病帶因者都不適合。由於骨髓捐獻者的抽樣配對程序必須在吉隆坡進行,有意捐獻者可與黃慧娜聯絡,電話:016-9409871,也可以聯絡文林(016-9331226)。
Sunday, July 4, 2010
Man dies while donating blood for the 45th time
The Star Malaysia Monday July 5, 2010
GEORGE TOWN: A plumber's good intention turned tragic when he died shortly after developing a seizure while donating blood for the 45th time.
However, Ho has not died in vain. He is acknowledged by the association leaders for his selfless act throughout the years and the association will bear the funeral costs as well as provide insurance payment to his family.
In the 11.30am incident, doctors on standby immediately attended to Ho when he started having the seizure.
He was sent to the Penang Hospital and was pronounced dead at 12.33pm.
Penang Hospital blood bank pathologist Dr Soo Peng Yen said Ho's case had been classified as sudden death.
"Our medical personnel will always run tests on the donor's haemoglobin level, blood pressure, pulse rate and they even conduct a short oral question-and-answer session to see if the donor is fit to donate blood.
"Should they fail any of these tests, we will not allow them to donate blood. In Ho's case, he passed the tests," said Dr Soo at a press conference.
Ho's youngest son, Gin Hong, 18, said his father was in good health despite being an occasional drinker and smoker.
"He also used to sleep early, particularly when he had to go for blood donation the next day," he said.
Ho had received bronze, silver and gold medal awards respectively in 2002, 2004 and 2008 from the association for his good record in blood donation.
Association president Datuk Chuang Keng Kung said they were saddened by the incident as Ho was a veteran blood donor since 1997.
"We have been organising 173 such campaigns since 1996 and have collected more than 35,000 packets of blood. But we have never come across such an incident," he said.
Tokio eyes RM890m new business premiums
The Star Malaysia Friday July 2, 2010
KUALA LUMPUR: Tokio Marine Life Insurance Malaysia Bhd aims to chalk up RM890mil in new business premiums within three years of signing an exclusive bancassurance distribution agreement with RHB Bank Bhd yesterday.
It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enneth Wong said the agreement offered an opportunity to widen its customer base, secure an additional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 explore various business options, such as co-branding credit cards, direct marketing and telemarketing in the longer term.
"We're expecting to gain RM270mil in the first year. We have forecast to rake in RM300mil and RM320mil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roduct to be launched through the joint venture was a capital protected single-premium participating endowment plan, Guaranteed Income Endowment Plus, he said after the signing ceremony.
Wong said the plan was expected to attract 3,000 new customers and boast a fund size of RM100mil within a one-month subscription period.
Under the agreement, Tokio Marine would pay an exclusivity fee of RM100mil to RHB Bank, which will be committed to a 10-year exclusive bancassuranc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rmer, RHB told Bursa Malaysia.
NUTP Offers New Insurance Scheme For Members
Bernama.com July 02, 2010 19:55 PM
KUALA LUMPUR, July 2 (Bernama) -- The National Union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NUTP) has launched a new insurance scheme to add to its six existing schemes for its 160,000 members Friday.
NUTP president Hashim Adnan said the "Livin' Pay Plus" scheme, introduc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Great Eastern Life Assurance (Malaysia) Berhad, is a newer version of existing schemes under the union.
"Besides 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coverage period from age 65 to 75, it also offers benefits for the members' spouses and children. Their kids can also join the scheme until they are 75," he said while speaking at the launching of the scheme here Friday.
The Livin' Pay Plus scheme offers eight premiums ranging from RM44 to RM262, and a fund unit where scheme holders can withdraw money for emergency purposes.
It also provides coverage for 36 critical illnesses including heart attack, stroke, cancer and paralysis.
Insurance Fraud: A Big Business
Bernama.com July 05, 2010 11:59 AM
KUALA LUMPUR, July 5 (Bernama) -- Insurance fraud, estimated at RM1.74 billion in Malaysia last year, is clearly a "big business" and more alarming is, the public apathy surrounding it.
"This apathy at times, unfortunately, even finds its way into our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Deputy Minister of Home Affairs, Datuk Lee Chee Leong said Monday.
Research on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insurance fraud concluded that on average, 30 per cent of the public respondents believed, it is acceptable to pad an insurance claim, he added.
"(Hence), there seems to be a great willingness among normally law abiding people to tolerate low levels of insurance fraud.
"However, the burden of combating such crime should not merely rest with the public sector alone, but also the private sector, particularly, the insurers themselves," Lee said in hi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Fraud Conference 2010, here.
He also said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n Loss Adjusters (AMLA) and the Malaysian Insurance Institute (MII) should perhaps take the lead to educate society on the consequences of promoting insurance fraud and how they can help combat the issu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surance Crime Bureau of the Unites States, fraud inflates the cost of each consumer's insurance premiums by US$200 to US$300 annually.
"Insurance fraud pushes up the cost of everything you buy and use because every company that produces goods or services, pays for insurance as a cost of doing business.
"Going forward, the insurers must als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ir standards of fraud detection by adopting the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s and share data and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fraud activities among themselves," Lee said.
Meanwhile, the MII'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hadijah Abdullah suggested that there should be a unified statutory body to oversee fraud in the industry and compile appropriate data.
"Currently, associations and Bank Negara Malaysia, have their own supervision over the issue but there is no single body that can help compile the information," she said.
Wednesday, June 23, 2010
丈夫中風失語‧黃彩萍再苦也要撐下去
星洲日報/大都會‧2010.06.03
陳寶強(左)倒下了,但是還有妻子黃彩萍(右)和兩名兒子在身邊照顧他,陪他度過這段中風的日子。(圖:星洲日報)
陳寶強(左)是於今年2月中風。這是先前他和妻子黃彩萍(右2)及兩名兒子開心出外遊玩的照片。(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當支撐一家經濟來源的枕邊人突然中風倒下,身為兩個孩子的媽、為人妻的她被逼撐起一頭家,雖然苦,雖然痛,但她依然沒有放棄,咬緊牙關走下去。
身為女人,她盡了妻子最大的責任,身為人母她給孩子最大的依靠。
患高血壓堅持不吃藥
47歲的丈夫陳寶強在今年2月突然中風,44歲的黃彩萍的人生起了劇變,本來只要在家中照料丈夫孩子的她,開始學習種種有關中風的知識,悉心照料無法開口說話,不能自理的丈夫。她還要照顧兩名分別15歲和10歲的兒子。
在中風前,以種菜為生的陳寶強,在中風前就患有高血壓,但是仍對自己的健康不以為意,還堅持不吃藥,最後,終於出事了。
黃彩萍說,出事的那一天,丈夫和朋友在一起,他是突然昏迷倒地,沒有中風知識的友人,就把丈夫獨自安置在一間房間里。
結果,當她找到丈夫時他已經昏迷了16個小時,最後還在加護病房內躺了9天、在醫院住了逾一個月才從鬼門關裡走出來。
中風以後的丈夫,不能開口說話,肌肉無法動彈,最初只能靠插管從液體食物中攝取營養。
進行物理治療及針灸
在這段期間,靠著毅力與家人的支持,黃彩萍才有力量慢慢的協助丈夫,陪著丈夫一天一點的好起來。
目前,她定期帶丈夫進行物理治療及針灸,丈夫也已經逐漸恢復說話的能力,可以坐在輪椅上,吃固體食物,身體也越來越健壯。
猜不透丈夫所想最辛苦
丈夫中風對黃彩萍的最大考驗,是猜不透他所表達的意思,幾乎全家發癲。
對黃彩萍而言,最辛苦的不是拮据的生活、不是填不飽的肚子、不是奔波的勞累,而是聽不懂丈夫所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她說:家裡一個人中風,所有人發瘋。
她說,丈夫剛中風的初期,脾氣非常暴躁,因為他失去與人溝通的能力,很難開口說話,所要表達的無人懂。通過手勢比手畫腳,也很難才猜透他心裡所想。
"那時候,他辛苦,我和孩子更辛苦,大家都失去耐心。"
曾有自殺念頭被兒子阻止
身為女人,她也有脆弱的時候,有一次駕著車帶兒子和丈夫去針灸的時候,快要支撐不住的她,甚至閃過帶著丈夫和兩個兒子一同自殺的念頭。
"我哭著對孩子說,不如我們一家撞車死了算,死了就不用再受煎熬。"
慶幸,大兒子陳賈融勸住了她,阻止媽媽做傻事。
只要丈夫願吃東西"我就有勇氣撐下去"
"雖然艱苦,但是卻不能放棄,因為我要他看著兩個孩子長大。"
採訪黃彩萍的那一天,她剛剛賣了嫁妝──兩個金手鐲。
因為沒有買保險,丈夫出事以後,她靠著家人的援助及過去的積蓄過生活,替丈夫治療,但始終長貧難顧。
變賣嫁妝省吃儉用
她把丈夫的車子變賣,掙得2萬餘令吉,最後還要變賣嫁妝省吃儉用,挨到了今天。
現在她每個月的開銷加上丈夫的醫療費約3000餘令吉。慶幸房貸買了保險,可暫時不用供半年。但接下來是坐食山空,令她陷入無助的深淵中。
問她,這麼辛苦還能下去嗎?她眼神中透露著堅毅的光芒說,"只要他和我配合,接受治療,願意吃東西,就是我最大的支持力量。"
所以無論多苦,只要看到丈夫願意一口一口的吃東西,配合醫生的指示,她就有勇氣撐下去。
她哀哀的說:"畢竟中風也不是他想的。"
如今丈夫已經一點點的好起來,她說,只要丈夫恢復自理的能力,她就會出來工作,賺錢養家,畢竟不能長期靠別人的資助過日子。
感激家人朋友支持
不幸中看到溫情,黃彩萍感激家人與朋友的支持。
訪問結束前,她不忘懇求記者給她一點點版位,感激所有對她有恩的人。
除了弟弟為她提供一個女傭之外,其3名姐姐也為她雪中送炭。
"還有我大兒子的老師,每天給我兒子3令吉吃東西,小兒子的老師更是替我照顧孩子,還有我丈夫的醫生等等,好多的人我都要感謝。"
父親節心願:"只要爸爸能站起來"
"我甚麼都不想要,只要爸爸能重新站起來。"
15歲的陳賈融有一雙比同齡孩子憂鬱但卻懂事的眼神,今年的父親節,他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爸爸能夠重新站起來。
"我不用他馬上好起來,只要他能站起來就好,其他的再一步步的慢慢來。"
中風者面對失語症 - 難正確表達想法
語言治療師茜茜麗亞指出,30%的中風痊癒者有溝通問題。在昏迷後甦醒的他們,都面對失語症(aphasia)。
她說,患者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願,他們難以唸出一些字、難以找出正確的詞匯、難以閱讀與書寫,中風者口中說出的話,和別人聽到的不一樣。
她指出,他們惱怒,生氣,不耐煩。因為他們無法傳達自己的意願,而照顧他們的家人,也因為無法猜透他們所要表達的而變得暴躁,失去耐心。
中風協會小檔案
名稱:馬來西亞中風協會(NASAM)
宗旨:專為中風幸存者提供康復服務,讓會員交換意見,獲取團隊支援及收集中風護理與預防中風資訊的場所。
服務:給以物理治療,職業與語言療程,也可參與各種休閑活動,如園藝、烹飪、製作手工藝品、音樂及韻律動作等。
聯絡:03-79564840。
中風跡象包括
- 視覺模糊
- 身體一邊感覺麻痺
- 口齒不清
- 心理困惑
- 失去感覺
- 協調能力
- 頭昏眼花
- 失去平衡
- 突然嚴重頭疼
造成中風的原因
高血壓,抽煙,缺少運動,壓力增加,疾肥,攝取過量的酒精,紅血球過高,遺傳。
太平金溢准與日東京海事洽售保險業
星洲日報/財經‧2010.06.10
(吉隆坡)太平金溢(PACMAS, 4782, 主板金融組)獲得國家銀行的批准,和日本最大保險集團--亞洲東京海事(Tokio Marine Asia)展開初步洽談,以100%脫售旗下太平洋保險公司。
這間公司發表文告指出,根據1996年保險條例,雙方須取得財政部的批准,加上國行的推薦後才能邁入洽談階段。
目前太平金溢也正與大東方集團(Great Eastern)及加拿大亞洲楓信公司(Fairfax Asia)進行洽談,以脫售其保險業務。
避免保險索賠引爭議‧謹慎呈報死亡證書
光明日報· 2010.06.11
(霹靂.太平)太平消費人顧問杜青和提醒非自然逝世者的家屬,在申領死亡證書時,必須謹慎呈報。他也促請有關家屬摒棄過去的忌諱觀念,允許醫院解剖非自然逝世者的遺體檢驗。因為這對於死者生前投購的意外保險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也可省卻事後許多爭議和麻煩。
他形容,這類爭議已司空見慣。只要有關家屬理性處理,可減少問題發生。
杜青和今日(週五,6月11日)接到一起家屬向保險公司索領先人意外保險10萬令吉賠償金被拒的投訴時,通過媒體向消費人發出這項呼吁。
他指出,一名摩多技師曾金壽(47歲)的父親於2008年3月8日下午5時30分,在家中浴室失足跌倒傷及頭部,在送院後不治。
曾金壽的胞兄到警局呈報,值勤的警員在死亡證書上填寫死者的死因是高血壓。其胞兄不明就理,在複印該證書後向保險公司申領死者生前購買的意外保險。
死者家屬在同年6月接到保險公司的回覆,指死者因高血壓逝世,與意外險無關,因此拒絕作出賠償。
"曾金壽據情向各方面查詢,瞭解當中的問題後,立即向醫院獲取醫藥報告,以證明死者是因頭部撞傷而死亡。他們之後向警方申請修改死亡證書獲准後,再度呈向保險公司上訴索償,但至今仍音訊全無。"
杜青和接到投訴後搜集相關資料,替對方向金融仲裁庭提呈上訴,相信很快會有成果。
據瞭解,死者先前向另一家保險公司投購壽險附送的意外險,家屬已獲得賠償,即人壽保險獲6000令吉及附送意外險獲得1萬令吉賠償。
全民健保須從長計議
星洲日報/社論‧2010.06.15
衛生部擬在今年內推行"一個醫療計劃",接著便是"全民健保計劃"上場;與此同時,僱員公積金局宣佈,當局將擴大醫藥照顧,36種嚴重疾病患者可申請繳付醫藥費,而這項措施是全民健保計劃的一部份。目前健保問題還存在許多爭議,政府應成立全民健保檢討小組,立即展開問題的檢討,改進技術面與行政面的問題。
全民健保牽涉層面既深且廣,如果處理不當,一項原被認為是造福大眾的德政,可能會演變成人人不滿的結果。政府在推動全民健保時,不應過於匆促與草率,其實衛生部須審慎處理,寧可推延實施時間而力求制度的完備,切勿匆促上路而造成無可彌補的後遺症。
在全球各國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中,鮮少有成功的先例。美國從克林頓總統開始就研擬全民健保方案,但始終仍無結論,主要就是有待克服的困難太多,朝野反對的聲浪太大,看來已經是胎死腹中了;等到奧巴馬上台,如果不是因他個人的高人氣,再配合多數跨黨派議員的支持,美國健保計劃也不可能通過。歐美國家大多數人之所以反對此制,乃是因為全民健保在先天上有若干無法解決的困局,強力推行不但會拖垮財政,而人民也未必能普霑其惠。這些許多國家無法克服的困難,正好都已一一出現在我國的健保制中,焉能不令人憂心忡忡?
其一是公平性。由於全民健保帶有強制性的社會福利色彩,不僅政府需負擔龐大的財政支出,僱主及收入較高的勞工也相對要增加極高的支出,這就是民怨的主要訴求。加上目前健保計劃表面上是僱員公積金、保險公司與政府僱主與僱員三方面承擔,但最後還是脫不開公辦公營,如不能做到便民則必招致民怨,也必然會使支出增加,不是國庫負擔加重,就是保費不斷提高。其結果不是拖垮財政,就是增加醫療成本,而兩者都是經濟發展的致命傷。
其二是醫療資源的浪費。目前公務員醫保的實施,醫療浪費早已是十手所指的弊端,全民健保則將變本加厲。一般人認為既已繳了保費,不看病豈非吃虧?這種心理一經形成,過去"吃公務員醫保"的陋習,必會進而成為"吃健保"的風氣。
其三是醫療品質的降低。須知醫生也是服務業的一環,他們也要追求利潤,這是人性之常。我們只要觀察目前政府醫院與私人醫院的服務品質的差異,就可立即體察這個行業也需要競爭才有進步。全民健保恰好就是遏阻競爭機制的殺手,當私人醫院失去特色而與政府醫院看齊時,健保的病人還能到哪裡去尋找高品質的服務?
其四是行政支出的浪費。僅僅是一人一卡,加上其他繁文縟節,試問需要多少行政人員去處理?如再加上醫藥費用的核對,醫院與健保單位的財務關係等,行政費用的支出將是極龐大的數字,而此項支出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還不是全民在負擔?
因此,全民健保是最不合理而也是最易失敗的社會福利制度。以目前的"一個醫療計劃"而論,簡化手續,儘量使民勢將增加支出,最後必將採增加費率一途;如求減輕人民負擔,減收費率,則又將造成虧損,以致降低醫療品質,兩者都會招惹民怨。與其倉促推行全民健保,不如吸取他國的教訓,避免重蹈他國失敗的覆轍。
以今日資訊的發達,醫療保險大可走多元化方式,不必求其一致性。例如採每人每年一定自付額方式,就是可以考慮的一項制度。此制一方面可遏阻醫療資源的浪費,一方面也可使私人診所更有生存空間。以週二國民所得而言,除殘障、老人及低收入民眾應由政府全額補助外,一般人民一年1000令吉的自付額應不是有太大的負擔。
售股換股合併‧總值15.59億‧豐隆三井住友聯盟
星洲日報/財經‧2010.06.18
(吉隆坡)豐隆金融(HLFG, 1082, 主板金融組)通過旗下豐隆保險控股(HLAH),以9億4000萬令吉現金脫售豐隆保險(HLA)30%股權予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MSI),進而使後者進軍大馬壽險業市場。
豐隆普險與MSIG保險業合併
與此同時,豐隆金融也宣佈通過旗下的豐隆保險,以6億1900萬令吉將非壽險業務與三井住友旗下的MSIG保險(大馬)業務合併,合併公司將發售6億1900萬新股支付,豐隆金融因此取得合併的大馬新普險業務的30%股權。
這項總值15億5900萬令吉的策略聯盟,讓三井住友保險可以在大馬與競爭對手東京海事日動火災保險株式會社(TOKIO MARINE)一較高下。
三井住友在大馬並沒有壽險執照,而東京海事在大馬則持有壽險執照。
豐隆分拆普壽險業務
在豐隆方面,與三井住友結盟,公司的人壽保險和普險業務將分拆,但引進三井住友讓這間公司擁有強大的保險伙伴,輔助在普險和人壽保險的產業開發和行銷,加強在大馬保險市場的競爭能力。
雙方今日(週五,6月18日)簽署上述兩項普險與壽險的策略聯盟協議。
在上述股權轉移完成後,豐隆保險控股將直接持有MSIG大馬30%股權及70%豐隆保險股權。MSI則直接和間接持有MSIG大馬65%股權及直接持有豐隆保險30%股權。
躍升大馬第二大普險
這項策略聯盟,使兩者綜合的普險總保費在去年達11億2000萬令吉。以總保費計,擴大的MSIG大馬個體將成為大馬第二大普險公司,火險更居冠,海事貨物險也高居榜首。
而豐隆保險的壽險保費去年則超過10億令吉,過去3年的累積平均成長率為23.2%,壽險業平均水平為10.8%,這間公司預計今年仍然保持雙位數的保費成長。
豐隆金融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員鍾義豪週五在簽約儀式上透露,壽險的策略聯盟,讓豐隆保險更專注於開發壽險業務,善用三井住友在行銷分銷和產品創新的強勢,進而可以強化國內的壽險業。
三井住友:達雙贏
三井住友董事兼管理執行人員西方正明在會上指出,此項策略聯盟是雙贏的計劃,以讓此集團擴充亞洲的壽險業,而大馬是此集團的主要市場。
作為協議的一部份,MSIG大馬已與豐隆銀行(HLBANK, 5819, 主板金融組)達致新銀行保險協議,以在豐隆銀行於國內的185間分行銷售其險產品。同樣的,豐隆保險將與豐隆銀行達致修正銀行保險協議。
上述兩項交易在獲得有關當局的批准,預計在今年末季全面完成。
豐隆金融獲益13.77億
鍾義豪說,這項合夥關係,也是迎合國行開放國內保險業的努力。
豐隆金融在這項近16億令吉的交易中獲取13億7700萬令吉一次過收益,使每股盈利增加1令吉33仙。
豐隆金融獲取9億4000萬令吉的現金,其中9億1000萬令吉將在完成交易的12個月內進行投資,餘額作為營運資本。
豐隆金融21日復牌
這間公司股票週五停牌,將在下週一(6月21日)復牌。
三井住友保險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普險公司,有逾100年歷史,在42個國家(不包括日本)有業務,在日本,這間公司是最大普險公司,並積極進軍人壽和退休市場,也是全球首10大保險公司之一。
Followers
Blog Archive
-
▼
2010
(109)
-
►
July
(20)
- 婦女:遊說買保險信托基金‧“女保險經記騙我4萬”
- 房貸保險配套助分擔風險
- 保險公司指患高血壓糖尿病‧羅里司機病逝不獲賠
- 定存10年後變無人領存款‧女保險員斥銀行沒通知
- 獲東京海事獨家代理‧興業轉型受看好
- 友人車沒保乘客責任險‧青年車禍重傷索賠無門
- 生意失敗‧卡債未清‧財困怎麼了
- 新加坡‧從出世到上完大學‧養1孩子需43萬
- 往返工作地點意外達30%‧人資部:致力減低職場意外
- 保險業去年被騙17億‧副內長:或致保費高漲
- 等不到公积金救命
- 驾驶员肝癌
- Tokio Marine Life
- 捐血常客猝死 曾献血44次疑心疾突发
- 保險卡 外勞護身符
- 血癌診斷進入第4期‧32歲媽媽急尋骨髓救命
- Man dies while donating blood for the 45th time
- Tokio eyes RM890m new business premiums
- NUTP Offers New Insurance Scheme For Members
- Insurance Fraud: A Big Business
-
►
July
(20)